对流层平流层还有什么层

对流层平流层还有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按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混和状况,可把大气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

按大气电离状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按大气的光化反应,可分为臭氧层。按大气运动受地磁场控制情况,可分有磁层。

扩展资料:

对流层下层的大气会与地表产生摩擦,但上层的空气却没有受这种摩擦力的影响。所以在对流层内的天气现象有所不同。基于这种现象的差别,对流层会再被分开三层:

(1)接地层:海平面0~100米,受到与地面的摩擦比较大,所以其大气的运动及湍流甚为不规则且较为活跃。

(2)艾克曼层:100米~1千米,受到科里奥利力、气压倾度力和与地面的摩擦力这三种力合成而运动。

(3)自由大气: 1千米~对流层顶,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所影响,大气处于一个自由运动的状态之中。

大气层即大气圈,是紧紧围绕地心引力的一层混合气,它是地球上最表层的汽体圈,它包围着着深海和陆上,大气圈没有准确确界,在距地面2000~16000千米高处依然有较稀汽体和微观粒子;在地底,土壤层和一些岩层中也存有小量汽体,他们也可被觉得是大气圈的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及其占比低于0.04%的少量汽体,这就是说白了气体。

对流层是空气中最少的一层,从地球大气层逐渐一直拓宽到对流层顶,这就是平流层的起止点。这种汽体的均值薄厚约为12千米,薄厚有8千米,在地球上两方面空中有8千米,在地球赤道空中为17千米,是空气中最较密的一层,空气质量约75%,水蒸气品质约占90%。它的末地与路面相连,确界的高度随地理纬度和时节而转变。其高度随层面而异,在低纬地域海拔高度为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夏天高过冬天。

其特点为(1)温度随高度扩大而减少:这是由于该层不可以立即消化吸收太阳光的短波辐射,但能消化吸收由路面反射面的长波辐射,使空气从下垫表层加温。因而挨近路面的气体更非常容易遇热,避开路面的气体较少。温度每升高一公里便会减少6.5度上下。(2)空气对流:由于岩石圈和水圈表面暴露在阳光下,辐射热使下一层气体产生垂直热对流,因为路面分为季节性风水田、白天、夜晚和水平,不同地区的温度也不同,从而产生气体水平健身运动。(3)温度、环境湿度等多种要素在水准上的遍布不均匀:空气与地面触碰,水蒸汽、浮尘、微生物菌种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有毒物质进到空气,因而地球大气层除开气旋做水准和竖直健身运动外,有机化学全过程十分活跃性,气流转冷或变暖,产生雨、雪、霜、露、云、雾等一系列自然现象。

而平流层是间距地面10~50公里。处在对流层以上的散逸层下。在地球大气中,平流层又称同温层,是上热下冷的层,该层分为不同的温度层,其中高温层放在上面,超低温层位于下端。并且,其特点是坐落于离路面较近的对流层恰好反过来,对流层是冷下热。中纬地域平流层间距地面约10~50公里,北极平流层逐渐于距地面8千米上下。在对流层上边,直至水平面之上50公里之上,气旋关键在水平方向上健身运动,使热对流状况变弱,称之为“平流层”或“同温层”。基本上无水蒸气,晴空万里万里无云,天气变化并不大,适合航行。在20~30公里高度,氧原子在紫外光的直射下产生大气层,它如同一个天然屏障,保护环境上的微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和高效率能量颗粒的进攻。

所以他们的区别很简单对流层是随高度升高,温度是下降的。而平流层是随高度升高,温度是升高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36022.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