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是哪个朝代

后赵(319年~351年)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共历七帝,享国33年。[1][2]

公元319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公元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称大赵天王,不久登基称帝。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驾崩,次年其侄子石虎篡位,称居摄天王。建武元年(335年)迁都邺城(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邯郸临漳南)。建武三年(337年)称大赵天王,太宁元年(349年)称帝,同年病逝。石虎非常残暴,杀人如麻,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悲苦。[3]

石虎死后,诸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石虎的养孙冉闵坐大揽权,因胡人不愿为己所用,下令屠杀羯胡和不支持自己的人。冉闵于350年称帝,诛杀石氏子孙,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同时,石虎之子石祗也在襄国称帝,内战全面爆发。永宁二年(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将刘显所杀,后赵灭亡。刘显在襄国称帝,被冉闵攻杀,前燕乘这场内乱兴兵南下,杀冉闵,冉魏灭亡。

石勒灭前赵后,占有了除东北三省、河西、新疆以外的整个北方地区。与当时的晋朝残余政权东晋形成实际的南北朝对峙局面。后赵前期采取胡汉分治政策,但注意笼络汉族士人,减轻租赋,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儒家教育。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凉州及荆州和幽州部分地区。

此外,后赵的国号赵就是表示继承了西晋的金运正统,是为水德,这也体现了其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

后赵采用胡、汉分治政策,设置大单于统治各少数族人,又设置专门的官职管理胡人辞讼和出入,甚至强行规定称汉人为“赵人”,胡人为“国人”,并严禁呼羯为胡。石勒、石虎均沿用前赵的徙民办法,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迁往其统治中心襄国、邺及其周围地区,以便控制。对人民的统治,除以州、郡行政系统管理外,同时存有以军事组织形式管理并占有人口的制度。

石勒初起时,对西晋王公卿士、坞堡主及士大夫多加杀戮。以后则在俘虏中区分士庶,将士族集为“君子营”,以示优待,并选用某些士族为官。称赵王后,石勒对一些士族委以要职,明令不准欺侮衣冠华族。恢复魏晋以来的九品官人制度(见九品中正制),使士族取得了特权。石勒两次清定九品,又设立太学、小学和郡国学,培养将佐和豪族子弟。石虎即位后,也肯定士族特权,并将对关东士族的优待扩大到关中的望族。

羯语

关于羯族语言,历史记载只有一句。《晋书·佛图澄传》中所记载的“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这一句羯语谶语,是佛图澄对石勒说的。《晋书》对这句话解说:此羯语也。秀支,军也;替戾冈,出也;仆谷,刘耀胡位也;劬秃当,捉也。此言“军出,捉得刘曜”也。

1、后赵,十六国之一。羯族石勒所建,国号赵。

2、后赵(319年~351年)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共历七帝,享国三十三年。

3、公元319年,石勒在襄国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公元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称大赵天王,不久登基称帝。

4、此外,后赵的国号赵就是表示继承了西晋的金运正统,是为水德,这也体现了其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

前赵后赵是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两个国家,西晋是被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灭掉的,而刘渊的两名大将刘曜和石勒分别就是前赵和后赵的建立者,刘渊死后其后代被外戚控制,刘曜是刘渊的养子,于是带兵攻破首都,另起炉灶建立前赵,封石勒为赵公,后来石勒干脆建立赵国自立为王,最终是石勒的后赵灭了刘曜的前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4173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