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里的42章经是什么书?

鹿鼎记里的42章经是宫廷、江湖各派势力都在明争暗抢一部佛经,那就是藏着惊天秘密的《四十二章经》。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中,《四十二章经》表面上是一本普通佛经,其实关乎大清宝藏——满人入关时曾在关外藏了很多宝藏,而在这部经书中,就藏有宝藏地图。

但为了不让满人子弟因为知道有宝藏保底而不思进取,便骗下属说是关乎大清龙脉,让世世代代去保护,其藏宝的羊皮地图碎片,则分别藏在8部四十二章经的封皮夹层之中,分别由满洲八旗的八个旗主掌管。

扩展资料:

康熙在和韦小宝讲解四十二章经的来临时,曾提过:“正蓝旗旗主嘉坤在攻打云南时阵亡,一切后事都是吴三桂料理。正蓝旗继任旗主富登年岁尚幼,吴三桂交到他手里的,只是一颗印信、几面军旗,还有几万两银子。”康熙因此推测此书应该落入吴三桂三手上,并叫韦小宝去云南时多加留意。

韦小宝奉康熙之命以送婚为命,查探吴三桂虚实,在其书房发现经书。韦小宝将镶蓝旗经书封面的红边拆除,将已取走碎羊皮的镶蓝旗经书与正蓝旗经书掉包,成功盗取经书。并呈交康熙,康熙说会呈交太后,拿到太庙烧毁。殊不知已被韦小宝取走碎羊皮。

据此,韦小宝已得全部经书,主要是碎羊皮,他遵从师父陈近南之意,让双儿将碎羊皮拼好,找了笔帖式问清地点,记熟了,将其用火烧毁。

《四十二章经》表面上是一本普通佛经,其实关乎大清宝藏。满人入关时曾在关外藏了很多宝藏,而在这部经书中,就藏有宝藏地图。

《鹿鼎记》里的四十二章经只是幌子,在每本经书的封皮里都藏有一块地图碎片,这些碎片拼起来就是一张完整的地图。地图所指示的位置是一个宝藏的处所,同时那个处所也是大清龙脉所在。反清复明的独臂神尼和天地会的人想找到这里斩断大清龙脉以此复明,神龙教等人则是为了宝藏。

扩展资料:

《鹿鼎记》四十二章经的具体出处:

1、第一、二部:镶黄旗、正白旗

先皇顺治命四大臣辅政,其中鳌拜是镶黄旗旗主,苏克萨哈是正白旗旗主,鳌拜害死苏克萨哈后,得其经书,后被康熙抄家,经书归韦小宝所有,后呈交假太后毛东珠。

2、第三部:正红旗

康亲王是正红旗旗主,神龙教派教徒齐元凯盗取经书,过程被韦小宝所看,故经书落韦小宝手中。

3、第四部:镶红旗

假太后毛东珠差遣瑞栋去处死宗人府的镶红旗旗主和察博 ,栋又奉其命令取韦小宝性命,却被韦小宝杀死,经书被韦小宝所得。

4、第五部:镶白旗

镶白旗旗主因事获罪,镶白旗经书没入宫中,顺治赐予爱妃董鄂氏,假太后毛东珠害死董鄂妃,将镶白旗经书据为己有,被韦小宝所得。

佛经《四十二章经》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伊存授卢景佛经之后六十八年,开始有汉译本佛经出现,名为《四十二章经》,是中印度人竺法兰所译。

他在永平初和另一高僧迦叶摩腾相偕来中国。迦叶摩腾自然也参加了这项翻译工作。经凡四十二章,故以之为名。《四十二章经》一卷。包含四十二篇短短的经文。一般认为是最早的汉译佛经。

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 《鹿鼎记》里四十二章经 表面看是佛经,其实里面另有夹层,夹层内容,也就是一部地图,只有凑齐八部,才能得到完整的地图,地图内容是清朝的龙脉,也就是清朝人入关前藏宝的所在地。

扩展资料: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就是这一个“经”字,这是一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它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

这经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张的叫张某某,姓李的叫李某某,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佛说经也是这个样子,有通名,有别名。

“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名,别名里边又分出来这部经是人法立题。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经,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题。

这部经是佛所说的法,佛的弟子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结集在一起,这也可以说是佛的语录,把佛所说的话,聚集在一起,成为一部经。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的语录。

这是最初传到中国的经,由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用白马驮经到中国,在洛阳那儿就造了一座白马寺。白马寺是皇帝造的,就是在汉明帝的时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说四十二章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48679.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