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被割让是哪一年的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45年10月25台湾回归。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翌年清朝战败,派遣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二次大战期间,在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中,同盟国同意战后台湾归还中华民国。

1944年4月,位于重庆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由中国国民党中央设计局设立“台湾调查委员会”,并任命陈仪为主任委员。

扩展资料:

台湾被割让的历史过程: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3年11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战后东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

1945年 7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定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应归还中国,国际社会表明了支持中国方面诉求的一致立场。

10月2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司令部前进指挥所在台北成立,处理日军集中及受降各事。17日及22日,中国陆军第七十军、第六十二军分别在基隆港和高雄港登陆。

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日本原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向台湾受降主官陈仪递呈投降书。

然后陈仪发布广播演说,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

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告给中国全体同胞及世界周知。”日本侵占中国台湾省五十年的历史到此结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台湾光复

百度百科——台湾

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被迫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全国上下拒割台湾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台湾,在台岛顿时引起巨大震动。人们聚在一起放声大哭,哭声震野。爱国民众纷纷拥进台湾巡抚衙门,诉说爱国保台的愿望。士绅富商也联名致电清政府,表达誓死抗日卫国之心。台湾爱国乡绅丘逢甲血书“守土抗倭”四字,率领台民通电清政府要誓死守御。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众反割台斗争开始酝酿。 4月20日,台北全城民众罢市集会抗议割让台湾。此后,在丘逢甲等的领导下,斗争的烈焰从台北迅速扩展到台岛各地。负责防守台南的清军总兵刘永福、台东知州胡传等也先后表明守土决心,誓与台北城共进退。 京城内外,各级官员纷纷上疏清廷抗议和议,反对割台。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台籍举人与在京台籍官员也多方奔走,并在台湾会馆集会,上书都察院,表明台湾民众心迹:只要清政府不舍弃台岛,“台地军民必能舍生忘死,为国家效命!”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组织下,18省举子1300余人在北京城聚会,公推康有为起草请愿奏折。当夜,义愤填膺的康有为一气呵成,写就了一份1.8万余字的长文,反对清廷割地求和,力促清政府变法自强,要求清政府订正条约,不要割台。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它赋予反割台斗争以新的内容,将其推到一个新的高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49364.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