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过六盘山介绍

1935年10月初,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扩展资料: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

六盘山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其北侧另一高峰亦称六盘山,达2928米,由平凉至静宁的公路312国道经此。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山地东坡陡峭,西坡和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军长征中翻过六盘山是在过岷山草地之后的。六盘山是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在那之后就是红军到达吴起镇。

红军长征是指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期间,红军所经历的大事件:

江西瑞金出发(1934年10月)——渡过于都河(1934年10月16日)——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1935年1月2日)——夺取遵义、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  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  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9)——翻雪山——过岷山草地——翻过六盘山(1935年10月5日)——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日)——甘肃会宁。

因此,红军长征中翻过六盘山是在过岷山草地之后的。

六盘山,即陇山北端。它跨越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绵延近千里,其主峰在宁夏固原境内,海拔2928米。雄壮险峻的六盘山自古就是兵家争战之地,秦皇汉武,还有那雄才大略的李世明,都曾登临和睹览过它的雄姿。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亦在此筑宫避暑。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六盘山——万里长征中最后一座大山,写下了气吞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

历史上,这里是中原文化、草原游牧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处,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不少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都与六盘山地区有关。数千年来,六盘山目睹了西北历史的进程,中原与边地民族的迁徒和融合;中西文化的传播者——使节、僧侣、商人等在这古道的往来行踪;同时,还演化出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和优美的传说。

元代六盘山的政治格局是由成吉思汗奠定的。成吉思汗不仅避暑六盘,而且带有军事目的,既灭金取宋,这是其经营六盘山的开始,也是其最终目的,同时也奠定了六盘山在蒙元统一过程中的地位。此后,宪宗蒙哥、忽必烈均先后驻跸六盘,特别是忽必烈时期,六盘山已成为当时政治、军事的中枢之一,在客观上已体现其相当显赫的“行宫”地位。不少重大事件都在这里议定。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汗位之争,从军事上讲始于六盘山,也结束于六盘山,双方均以六盘山为争夺目标。忽必烈的对手失败了,使其统治地位得以确立。只有了解和研究蒙元时期六盘山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对六盘山的苦心经营,才能研究和明了蒙元何以驻军六盘,攻取南宋,统一中国。就蒙元的统一过程看,其灭夏、金及在其后攻占四川,攻灭南宋等都与六盘山有关;而地处六盘山麓的安西王府,又是蒙元统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历史现象,为蒙元的统一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公元1227年,也就是西夏即将覆灭的前夜,成吉思汗率师渡过黄河,由西道攻克临洮,进入金境。夏四月进入六盘山地区西侧的隆德,因攻西夏战事进展顺利,遂于闰五月避暑六盘山。成吉思汗避暑六盘山,并非偶然。早在11年前,即1216年冬,蒙元军队攻金潼关失利后,成吉思汗曾诏见降将郭宝玉,问攻取中原之策。郭宝玉答曰:“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蕃,勇悍可用,宜先取之,借以图金,必得志焉。”1226年冬,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攻灵州,西夏大败,即“还次六盘”。所以,成吉思汗避暑六盘山,是他试图攻金伐宋战略思想之体现,是蒙元统治者经营六盘山地区的开始。因为当时的六盘山地区,包括金的镇戎州(今宁夏固原),是金人控制南宋西蜀和蒙元进入陇南的要地。成吉思汗此举,奠定了六盘山在蒙元统一过程中的地位。

成吉思汗死后,太宗窝阔台即位,于公元1235年春“城和林,作万安宫”,由皇子阔端征秦、巩。这时的蒙古统治者奉行成吉思汗既定战略思想,继续南征,但由筑城建宫看,政治中心还没有南迁的迹象。可是征秦、巩,六盘山地区至为关键。公元1236年冬,皇子阔端已进入成都,至此,蒙元统治者灭金取宋的西线战略已初步形成。这样一来,由北方“和林”往南方“成都”一线,六盘山地处中枢,其军事地理位置初步得以显现。

宪宗蒙哥即位后,于公元1252年命忽必烈征大理,也是没太祖成吉思汗当年的进兵路线。1254年忽必烈由大理班师北归,于夏五月驻跸六盘山,1256年秋,蒙古于漠南筑城为都,即开平府。随着战局往南推进,统治中心也开始南移。1258年春,宪宗蒙哥汗“自将伐宋,由西蜀人”,进兵线路仍由六盘山、宝鸡一线南行,夏四月驻跸六盘山。据史料看,当时的六盘山经过成吉思汗、忽必烈的先后经营,已成为一处规模和格局相当的“行宫”。这是因为:第一,蒙哥此次驻跸六盘山始于四月,直到秋七月方才离开六盘山南行,这期间,诸郡县守令曾往六盘山觐见。第二,蒙哥南行入蜀前,“留辎重于六盘山”。同时,由此还可以看出,当时六盘山不仅已辟有行宫,而且已成为蒙元攻取南宋及其四川的后方大本营。

六盘山在蒙元时期历史地位的奠定,是在世祖忽必烈时期。宪宗三年(1253)秋七月,忽必烈“受京兆封地”,既奠定了他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地位,也预示着六盘山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受封京兆后,六盘山就成为其避署议事、指挥南方军事的地区之一。就连迎请藏传佛教高僧一呈也在六盘山进行,后来被尊为国师的八思巴与忽必烈第一次相见即在六盘山。据《元史.贺仁杰传》载:忽必烈以皇太弟受封京兆后,奉诏再征云南前,即驻军六盘山,贺仁杰之父贺贲曾往六盘山为忽必烈献金。1249年,太保刘秉忠北上,遇奇才王恂即荐于世祖,世祖忽必烈诏见于六盘山,命王恂为太子伴读等 。

从成吉思汗到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他们的军事行动或征伐,或北归,都是以六盘山为驻跸之地。究其因:一是六盘山在蒙元攻取四川、消灭南宋过程中所处的军事地理位置;二是六盘山为和林、开平蒙元军队数路南下的军事通道。六盘山地区不仅是当时金人控制南宋西蜀和陇南的要地,而且是蒙元军队南下用兵的天然屏障。对于蒙元统治者来说,无论从和林,可者开平,渡黄河沿萧关古道过六盘山是一条最为便利的捷径。元代六盘山的军事地理位置及其作用,是放在漠北和林、开平与四川、云南这一军事防线上显示出来的。 (摘自中国生态旅游信息共享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63079.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