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荷数是什么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因为一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故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数,就是原子序数

原子里面电子带一个负元电荷,质子带一个正元电荷,核电荷数指的是原子核带的元电荷数,取绝对值,也就是等于质子数

核电荷数就是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就是核内质子的数目,亦即: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电荷数和电荷数的区别

核电荷数一个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所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氕除外,原子核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组成的(不是分两层)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显电性,有多少个质子就带多少单位正电荷,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叫核电荷序数。

电荷数是离子所带的电荷,如Na+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电荷数为1。

它的意思是指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叫一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原子核有几个质子,它就带“几”个单位正电荷。这里的“几”,表示原子核里单位正电荷的个数,因此叫“核电荷数”

元素和原子是有区别的

正如上面刚刚指出过的,元素和原子是有区别的,化学元素意义上的原子量和原子意义上的原子量也是有区别的。在发现氧的同位素以后,物理学中采用O16=16.00作为原子量的基准,化学中仍用天然氧原子量等于16.00作为基准。

1960年,国际物理学会接受德国质谱学家马塔斯的建议,采用C12=12.00作为测定原子量的基准;1961年,国际化学会也采用这一基准。尽管如此,化学中的原子量和物理学中的原子量仍然是有区别的,或者说元素的原子量和原子的原子量是不同的。

原子的原子量(或者说物理学中的原子量)在历史上指的原子重量(atomic weight),但是,重量和质量是有区别的,重量是个可变量。

国际原子能委员会认为,原子(重)量这一术语是历史上形成的,已为使用者所理解,进而提出“原子质量”表示核素的量,以区别于元素的原子量。

核素和元素是有区别的。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则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每种元素都有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核素,现在已知元素109种,已知核素2000多种。

核素和同位素也是有区别的。同位素指的是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核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的原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67272.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