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刺秦的概述

张良,字子房。原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为韩昭侯,韩宣惠王,襄哀王时期的丞相。父亲张平是相厘王,悼惠王的丞相。张良因韩国亡国破家之恨,意图刺杀秦始皇。

张良曾在淮阳学礼,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张良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约合60公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

张良带着力士回到了国内,当张良得知秦始皇要出行的时候,就开始寻找埋伏的地点。最终张良选择了博浪沙(博浪沙在河南省原阳县东郊)。博浪沙的地理位置优越,路面沙丘起伏所以秦始皇的车队的速度就会降低,而且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官渡河,芦苇丛生,便于逃跑。

秦始皇的马车是用六匹马拉的“天子六驾”,大臣“四驾”就很容易区别。但是秦始皇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早早的做了准备,准备了多辆副车,每辆都是由六匹马拉的,就容易混淆刺客。据说这一方法是由原来秦国的国尉尉缭准备的。

秦始皇的车架临近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就做好了狙击秦始皇的准备。但最终击中的是伪装的车驾。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

历史上有记载的刺秦只有三次,荆轲和高渐离都是作了有死无生的打算;唯有张良在行刺失败后成功逃脱,并且逃过秦始皇“大索天下”的追捕。(附:至于力士是否逃脱,没有任何史料记载。)

张良刺秦,指的是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西汉初名臣张良年少时为国复仇刺杀秦始皇之事。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历史上刺杀秦始皇的有高渐离,荆轲和张良,三人中唯一一个成功逃脱的就是张良。

张良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

秦始皇建立秦帝国之后,废掉了分封制,秦王朝内部不再有任何诸侯王,即便是秦始皇的儿子们也不能封王。天下郡县都是以流官来管理,而有些王族后裔则梦想着恢复诸侯王的时代。

张良祖上是战国时代韩国王族的分支,父祖五代连续担任韩国相国,但是几年前秦兵灭掉了韩国,从此张良就过起了游击队的生活。

作为相国之子,张良要给韩王族复国,把地盘抢回去,重新还给韩王族的后人。张良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

一培养狙击手

张良经济上比较宽裕,家童就有300人,富有的他培养了一支小型雇佣军,积极训练大力士和狙击手。

二购置武器

张良从黑市上购置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其中就有古代的炮弹,60公斤重的铁锤,有了狙击手和武器,就等着始皇出巡的时机。

博浪沙的刺杀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坐着威严的车子巡视国家,这是他第二次出巡。

张良将行刺的地点选择在了博浪沙(河南省原阳县),博浪沙地理位置优越,北面是黄河,南面是芦苇荡,便于埋伏和逃跑。

张良带着他的大力士在山上埋伏,不久秦始皇的豪华车队过来了,每辆车子都涂着十几层的植物漆,车尾插着各色羽毛做成的彩旗,气派豪华逼人,秦始皇的座驾大约位于第二辆,叫做“金根车”。

“金根车”用六匹马拉着,也就是天子驾六。上有羽盖,最左侧的马头上还有牦牛尾所做的带穗儿的高棍儿插在码头上,作为皇家车队的车标,马头上都戴有马冠,车轴外侧有铜金铃。

金根车后面跟着两辆副车,各自驾四马,马匹颜色有青、赤、黄、白、黑,以对应春、夏、季夏、秋、冬五个季节,叫做五时副车。

张良让他的大力士瞄准第二辆,也就是最华丽的那辆金根车,发射铁锤。

但是想不到秦始皇的车速太快,毕竟秦始皇的金根车是六匹马拉的,车轴外侧的密封壳里面还放有猪油作为润滑,所以车速很快。

铁锤在飞行的时候,秦始皇的座驾已经迅速前移了,炮弹砸中的是后边的随从副车。自杀未成,秦始皇诏令天下,捕捉刺客。

张良成功逃脱,改名换姓到了江苏,在江苏北部的下邳做行侠,在下邳城散步的时候,张良遇到了一位高人-黄石公,并得到了一本奇书《太公兵法》,这本《太公兵法》主要讲的是打仗和治国,怎么样做好帝王之师。

自从得到这本奇书,张良天天研习,最终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73604.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