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教学原则是什么?

启发性教学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在考试过程中需要我们通过内涵的记忆完成概念性单选题的区分,同时在案例分析题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答案的组织。

原则出处

在考试中常常会有一些俗语考查,考查大家对启发性教学原则相关出处的识记,需要大家在学习中多积累。

首先是两句经典语句的区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出自《学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出自《论语》。

其次是两个人物的区分:孔子和苏格拉底。孔子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使用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代表人物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则是西方最早的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如下:

启发性原则(heuristicprinciple)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和学会思考。

(4)、发扬民主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5)、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拓展资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教学原则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

教学原则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指导教学工作,必须与国家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一致,必须是有利于这些目的实现的。

同时,教学原则的概念还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需要通过人们的认识才能获得,而人们在认识规律时,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与之相符的结果,由人们提出的教学原则既可能是符合规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规律甚至完全与规律相悖的。只有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确实能给予教学工作正确指导的原则,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历史上的教育家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而真正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是极少数。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但由于教学活动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学原则与之相适应,因而教学原则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73981.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