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是什么样的气体?

硫化氢的电子式:

硫化氢,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蒸汽比重1.19,熔点-83.7摄氏度,沸点-60.7摄氏度,自燃点260摄氏度 硫化氢是具有臭鸡蛋味的无色气体,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原油。溶于水后生成轻硫酸,化学性质不稳定。燃烧分解物为氧化硫。易聚集在低洼处。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爆炸的危险。

扩展资料: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低浓度时,对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明显,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而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引起神衰症候群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慢性作用对眼的影响表现为结膜炎、角膜损害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化氢

硫化氢,H2S,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蛋味.工业生产中很少使用硫化氢,接触的硫化氢一般是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或以杂质形式存在.本市接触硫化氢较多的行业有污水处理、造纸、石油加工、化肥制造、化学纤维制造以及某些化工原料制造等.

人体吸入硫化氢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急性硫化氢中毒可分为三级,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差别.轻度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等,此外,还可有轻度头昏、头痛、乏力症状,中度中毒表现为立即出现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症状,可有短暂意识障碍,同时可引起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和眼刺激症状,检查可见肺部干性或湿性罗音,眼结膜充血、水肿等.重度中毒表现为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首先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继而出现烦躁、意识模糊、呕吐、腹泻、腹痛和抽搐,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在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可发生“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突然倒下,呼吸停止.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硫化氢可引起嗅觉减退,以及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患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精神病和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明显的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从事硫化氢作业.

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前,特别是下水道、蓄粪池、井底等场所,可先进行强制性通风,再放入小动物观察有无中毒现象,或用直读式测定仪或醋酸铅试纸测试一下现场空气,确认作业场所安全或不存在硫化氢气体时方可进入作业.

理化性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为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相对密度1.19.可燃上限为45.5 %,下限为4.3%.

接触机会 :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毒理学简介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硫化氢的急性毒作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可因其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人吸入70~150 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 mg/m3/1小时,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 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 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硫化氢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极低时便有硫磺味,有剧毒(LC50=444ppm<500ppm)。其水溶液为氢硫酸,酸性较弱,比碳酸弱,但比硼酸强。能溶于水,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

硫化氢自然成因

1、生物降解

是在腐败作用主导下形成硫化氢的过程。腐败作用是在含硫有机质形成之后,当同化作用的环境发生变化,发生含硫有机质的腐败分解,从而释放出硫化氢。这种方式出现在煤化作用早期,生成的硫化氢规模和含量不会很大,也难以聚集。

2、微生物硫酸盐还原

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利用各种有机质或烃类来还原硫酸盐,在异化作用下直接形成硫化氢。在这个作用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只将一小部分代谢的硫结合进细胞中,大部分硫被需氧生物所吸收来完成能量代谢过程。一些菌种的有机质分解产物可能会成为另一些菌种所需吸收的营养,这会使有机质被硫酸盐还原茵吸收转化效率提高,从而产生大量的硫化氢。这种硫酸盐还原菌将硫酸盐还原生成硫化氢的方式又被称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BSR)。

该过程是硫化氢生物化学成因的主要作用类型,由于这种异化还原作用是在严格的厌氧环境中进行的,故有利于所生成硫化氢的保存和聚集,但是形成的硫化氢丰度一般不会超过2%,且地层介质条件必须适宜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在深层难以发生。

3、热化学分解

指煤中含硫有机化合物在热力作用下,含硫杂环断裂形成硫化氢,又称为裂解型硫化氢。这种方式形成的硫化氢浓度一般小于1%。硫酸盐热化学还原成因主要是指硫酸盐与有机物或烃类发生作用,将硫酸盐矿物还原生成H2S和CO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81973.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