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卫在哪里

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北端威海市,是一个海防卫所,濒临太平洋黄海海域外海。

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了港域天然的屏障,形势十分的险固。

位于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543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85.9公里。

汉初时,威海叫“石落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后来又称为“落柑村”。

据后人推测,之所以改为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这里遍地布满了柑橘树的缘故,至于是否如此,无从考证。到了元代,改为“清泉夼”。改名原因无从知晓,但从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思,作为威海这样一个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来说可以想见水的重要。

“夼”是洼地的意思,可能也有因卫城在北棉花山南佛顶山西古山环绕之下而得名,依这样理解这个名字是依地势而取的名字。环翠楼公园东门北侧还有一个立有“宝泉普济”碑牌的泉水井,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打水。

威海在山东省。

威海,别名威海卫,山东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遥相呼应,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接壤。截至2021年,全市下辖2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5799.8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威海市常住人口为290.65万人。

1987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设环翠区,将烟台市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市。威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威海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城市。

威海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甲午战争后被列强侵占并回归祖国的“七子”之一。1984年,威海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

位置境域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之间。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5799.8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607.28平方公里(含文登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威海

中国北方军港,清代北洋海军基地。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濒临黄海,西连烟(台)蓬(莱),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旅顺口势成犄角,共为渤海锁钥,拱卫京津海上门户。威海卫原为滨海渔村,汉称石落。元称清泉夼。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扣阿哦下切夹攻威海港。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 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87561.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